王凯,二公司设备管理中心作业队长兼桥隧工技师,在铺架施工领域屡创佳绩。他先后荣获2020年中老铁路项目“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公司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集团公司2024年度“优秀劳务派遣工”等多项荣誉。
勇挑重担,攻克施工难题
在中老铁路琅勃拉邦段施工期间,王凯和DJ180架桥机班组负责架梁及湿接缝浇筑施工。当施工至会宴河三线大桥时,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全线路唯一一座宽度增加的大桥,由5片简支T梁构成。而DJ180架桥机的整机横移梁无法直接架设第3、4、5号梁。更棘手的是,大桥地处陡峭的山谷中间,施工空间狭窄,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导致工期延误至少10天,还会增加35万余元的成本。 面对这一难题,王凯主动挑起大梁。他连续多日查阅国内类似案例的技术资料,结合现场地形和设备特点,提出了利用现有钢轨组合进行液压人工移梁方式进行作业。为确保万无一失,他牵头编制详细的架梁方案,并反复推演每一个施工环节,组织全体作业人员进行细致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每个人都清楚操作要点和风险防控措施。 在正式施工前,王凯带领团队进行了3次全过程模拟施工演练,不断优化流程。演练中,他特别关注T梁横向移动的精度控制,要求横向误差不得超过3毫米。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将T梁横向移动到了指定垫石位置,确保了安全、质量和进度。
创新驱动,提升施工效能
在重黔铁路站前13标项目,王凯和桥机班承担着181榀箱梁架设任务,多处为上跨营业线封锁施工。其中,葡萄沟右线大桥全长534.42米,设计孔跨32x16米,共设计16榀箱梁,每榀箱梁重达505吨,需进行5个“天窗点”施工,均在每日晚上21:30至次日凌晨03:30,每个“天窗点”时间仅6小时,要完成架桥机过孔、箱梁架设、防抛网安装等施工任务,是重黔铁路13标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Ⅱ级封锁施工。 为确保施工顺利完成,王凯在架梁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施工工艺研究方面重点把关。他每天清晨7点就来到施工现场,对架梁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在研究施工工艺时,他深入分析每一个环节,结合以往经验和项目特点,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案。例如,在运梁车装梁环节,他提出的低位分体式运梁车合拢装梁,再将运梁车驼梁位置进行调整,随后发运箱梁至架桥施工现场,将运梁车装梁、运梁效率提高了10-15%。 对于低位运梁车运输、架桥机架设以及支撑垫石、支座安装、灌浆等关键工序,他都要和工程部进行详细交底,确保施工安全质量。2024年4月20日凌晨3点30分,随着葡萄沟右线大桥第8号至9号墩上跨营业线最后一榀箱梁平缓落在桥墩上,王凯和桥机班提前20天完成了重黔铁路站前13标架梁施工任务,获得渝黔公司贺电表扬。
凝心聚力,夯实安全底线
王凯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始终将安全质量视为铺架领域的生命线,严格遵循国家高铁建设标准及安全规范。 作为作业队长,2024年,他累计组织开展铺架施工专题培训20余次,覆盖280余人次,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同时,他还针对重黔铁路站前13标项目、渝昆高铁项目铺架施工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全年共发现并解决40余项安全隐患,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施工高峰期,他多次组织安全应急演练,模拟设备故障、人员受伤等突发状况。在重黔铁路站前13标项目模拟架桥机突发故障演练中,他组织团队成员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处理。通过这次演练,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团队成员能够紧密协作,共同攻克难关,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铺架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继续秉持这种巧干和敢干的奋斗精神,为铁路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