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寻路中国》读后感

时间:2019/10/12 作者:穆奕 来源:物流中心 点击量:

《寻路中国》是一本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有关中国发展的游记。本书曾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与亚马逊中国社科类图书的第一名,非常全面且客观地展现了千禧之交、改革开放之后蓬勃发展的中国乡村及工业气象。

千禧之交,中国方才经历改革开放的浪潮。很多人都经历过那段不算富足,但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期。我们个人所感受到的时代氛围总有因自身所限而导致的片面,南方也许不了解北方,农村也许不了解城市。于是2001年,作者考取了中国驾照,从北方出发,历时七年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尽可能全面且客观地记录下了各个地区的现状及发展,汇集成了这本《寻路中国》,让人们看到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大地。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城墙、村庄、工厂。城墙便是讲的长城。2001年中国经历了一件大事,北京成功申奥,这一辉煌成就使得往后十多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那时的北京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还处在一个改革开放后的过渡阶段。作者从长城着手,一路沿着古代长城废墟驾车至西北边境,从历经风霜的城墙身上去探寻社会发展带给中国的种种变化。

第二部分讲述了一位农村创业者乘上改革开放的东风,从温饱进入小康的故事。作者曾在北京郊外的乡村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从事写作活动。在申奥到举办奥运的这八年间,碰巧见证了一个村民弃农从商,将自己的平房改造为农家乐,并以此致富。在过去几十年间,很少有人能踏出这一步,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未来而努力,恰恰以小见大,反映了北京这些年来的高速发展,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第三部分讲的是港澳台的兴盛使得聪明的江浙商人开始寻找致富之路,这当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管个体的目的是怎样的,从2001年至2008年,南方经济高速复苏,《寻路中国》恰到好处、细致且清晰地记录下了时代所带来的变革。和北方的稳定不同,中国的南方一直在变,虽然剧烈,但总归是能让人看出越来越好,就如同这个年轻的中国,一步步在崭新的历史上驻足。

在人生的前十几年,我生活在重庆一个不大不小的区县。和一些大城市不同,小城房屋低矮,街道灰白,没有太大的超市。夏天一旦长起来,街上随处可见摇着蒲扇喝茶下棋的老头,坐在树荫下闲聊。在离开它上大学之前,这里没有手机支付,很少有外卖,家庭网络更是极为缓慢。高三最后那一年,我突然发现街上开始施工,许多施工队日以继夜的把城市拆了又建。我并未意识到一场名为“发展”的风终于吹到了这座宁静又闭塞的小地方,只是和同学抱怨:“路上全是灰尘。”改革与发展就像一阵猛烈的风,尽管会带起灰尘,却澄澈温暖。直到离开家乡一段时间,重新回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这阵风有多么令人惊讶:拥挤的马路变得四通八达,低矮的楼房旁是林立的高楼,超市越开越大,网络越来越快,一切都截然不同,一切又井然有序。我这时才意识到,其实这座城市自我出生以来就一直在向前,只是我们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很难察觉到这其中的蛛丝马迹。西南的变化尽管赶不上沿海或者北京那么剧烈,但仍然有迹可循。我正是在那个时期第一次阅读《寻路中国》,意识到我身边也正在发生同样的事。不管剧烈与否,中国人总能适应周遭的变化,就如同作者在书中所说:“适应变化是值得崇敬的,但如果这个过程来的太快,又容易付出代价。”

《寻路中国》详细又真实地展现了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时代风貌。如今回头再看那时的中国,不难发现社会早已今非昔比。这些年的艰辛和变革不经意间便成为了过去,而中国发展的脚印,也正是这样的我们,一步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留着一个时代的缩影,尽管艰难,却又让我们清楚——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

编辑: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