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绵竹散记

时间:2011/04/28 作者:李孝颖 来源:储运分公司 点击量:

她是酒乡,因为这里的人们不仅善饮,而且还善酿,中国名酒剑南春就产自这里;她是德孝城,因为这里出过一门三孝的孝子,并把孝义践行发扬至今。她有古刹庙宇,佛香袅袅;她有千年老树,葱郁挺拔;有山环绕四周,有水穿城而过;她是母亲的故乡——绵竹,我梦里几番和她同呼吸,同生长的地方。今天,我满怀热爱,把她呈现出来,只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她,喜欢她。

(一)剑南春——玉妃泉

有好山必有好水,有好水的地方必有好酒。绵竹正是这样一个有着好山好水的地方。

绵竹出好酒,驰名的只有剑南春。剑南春是因为贡酒的缘故驰名全国。“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早已家喻户晓。剑南春的酿制工艺不得而知,只能在绵竹百姓间流传的故事中领略剑南春别样的文化底蕴。

相传,远在西蜀时期,物资丰饶,百姓安居,一片繁荣。蜀王在这太平盛世中诏告臣民,将选一名妃子充盈后宫。蜀王派出的选妃大使跋山涉水,足迹遍布整个蜀地却一无所获。这天,选妃大使来到一处山青水秀的地方,口渴,谴随从取水,半晌不见转来,遂跟去查看。见随从愣愣的站在水边在看什么,大使顺着随从的目光向前看去,惊的目瞪口呆。一名美妙绝伦的女子站在幽幽清泉下洗涤如瀑布般的黑发。选妃使大喜,前去询问,女子含羞带笑,未语,转身离去。大使让随从在此地访寻,他急急的回宫禀明蜀王,蜀王闻言,亲乘銮车前来迎接。回宫,赐名玉妃,大宠幸。玉妃作为绵竹载入史册的唯一一位妃子,深受绵竹百姓景仰。玉妃洗涤秀发的那汩汩清泉,被称做“玉妃泉”。而剑南春酒厂里就有一口“玉妃井”,井水自然来自“玉妃泉”。据说,剑南春之所以曲香扑鼻,原是因了那口井里的山泉,甘甜可口。

这些只是传闻,但玉妃确有其人,在绵竹的名人馆里,玉妃的故事变成文字嵌在大理石里,粘贴在墙壁上。而玉妃泉也确有其泉。那年五一,我们在表姐夫的指引下,从玉妃湖上游的瀑布穿过,顺着清澈甘洌的流水,延山而上。绿树成荫,野花遍地,耳畔鸟鸣声声。在一个山涧旁,我们看到了“玉妃泉”三个斗然大字跃然石上。往前走,便是半米宽的玉妃泉水顺着涧道从一个山洞中流出。山洞口一道铁栅栏挡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表姐夫说,山洞很深,为防止意外,也为保护泉水的纯净,所以用栅栏锁住。

顺着泉水蜿蜒而下,我们看到路旁有了住户,有些人家在淘米做饭,有些人家在洗衣,用的都是山泉水。当时就很羡慕这样的山居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很惬意的人生。

玉妃和剑南春都是绵竹人民的骄傲,所以关于玉妃泉和剑南春的传说才会流传至今。只是,众所周知,剑南春真正的酒文化是出土的唐代陶佣和酿酒的工具等等。这些在剑南春的企业文化宣传版面上,春节时绵竹的广场上才可以看到。

 从曹操煮酒论英雄到李白斗酒诗百篇,无不彰显出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喜爱一种酒,就该深切的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我以为,这才能品出酒的精髓,酒的内涵。了解玉妃泉,再品剑南春,是否觉得醇厚之余还有回甘?

(二)绵竹年画

绵竹是中国年画四大产地之一,在历史上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它既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构成,也影响到巴蜀地区的戏剧、雕塑等等民间艺术。绵竹年画纸张考究,工艺复杂。从勾金、花金到水墨、常形、填水脚,无不需要民间艺人常年累月蕴集的功底。绵竹年画的线条采用雕版印刷,但通常只有一张版,只起轮廓作用。同一张画版印好轮廓线后,局部着色用笔填画,不同的画工有不同的画风,脸形、神情和服饰的色彩都各有不同,这也是绵竹年画的独特之处。

年画起源何处?最早的记载在《山海经》。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长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叉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从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玉垒把守,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的生产规模已相当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年画作坊多达三百余家,年画艺人逾千人,从业人员达一万人以上。

从德阳取道过孝德,往绵竹的方向走,一副副色彩鲜明,惟妙惟肖的年画人物跃然在百姓人家的屋外墙壁上,以另一种风情向人展示绵竹渊远的年画文化。

绵竹年画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门神,门神取材相当广泛。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等等,只要是忠肝义胆,为国为民的,绵竹百姓把他们归为神人敬仰。绵竹年画另一重要内容则取材于民间故事。有些妙趣横生,有些催人泪下,无不警示喻人。比如去年春节在绵竹河畔年画花灯中看到的《三猴烫猪》就让人忍峻不止:一头肥猪和三只猴子打牌,肥猪面前堆满金银财宝,身旁还立了两个美女,正当肥猪调戏美女之时,三个猴子在桌下迅速换牌。肥猪却浑然不觉。整个画面色彩鲜艳,浅显易懂,笑过之后回味,才知是劝人不要赌博。

绵竹年画在每年年底是绵竹人民的重头戏。在腊月三十前两三天,各家各户都要买回春联、年画,有几进门就贴几副春联,有几扇门就贴几张年画。记忆中在外公家过年,最喜欢的就是贴年画,因为贴年画就意味着春节近了,再有看着那些大将们威风凛凛的站在门上,就觉得有他们看着门,任何的妖魔鬼怪都会挡在门外。外公爱看隋唐演义,最喜欢买那里面的人物。有次,外公破天荒的买回了一张孙悟空,我们都不知道是贴哪里,外公说当然是贴在猪圈门上,我好奇问为什么,外公笑说,猪怕猴子,这个都不知道吗?我恍然大悟。贴年画是绵竹人的风俗,也因了贴年画,让绵竹人的春节过的很地道也很传统,传统的让人觉得羡慕。时代在进步,我们拥有的同时也在失去,这也是很多人感叹找不到以前过春节的感觉的原因所在。所幸的是,每年一月、二月间,绵竹人民政府都将在绵竹仿古街举行年画节,把绵竹年画发扬的同时也把贴年画这一风俗带到更多希望找回过去感觉的人们的家中!

(三)祥符寺

一座千年古刹,坐落在车水马龙中,佛香袅袅。这就是位于绵竹市区小西门的祥符寺,与绵竹公园紧邻。

祥符寺始建于隋唐,得名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寺侧还存有一座建于唐会昌元年的圭峰宗密禅师墓。祥符寺占地面积30余亩,是一座殿宇巍峨,清太史李调元曾赞誉祥符寺为天下第一禅林。寺内有五重主要殿宇,第一重为金刚殿,第二重为药师佛殿,第三重为大雄宝殿,第四重为观音殿,第五重为玉佛殿。

祥符寺最出名的当为罗汉堂。祥符寺的罗汉本有八百尊之多,因新中国成立后的那场政治风暴被尽数捣毁。后重建罗汉堂,重塑罗汉,却再没有人能塑出比500罗汉更多的罗汉造型,令人扼腕叹息。

现在的罗汉堂只有500尊罗汉。逛祥符寺,最爱的就是数罗汉。据说数罗汉有很多讲究,左脚先跨进门就要从左边数起,右脚先入则从右边数起。数到的罗汉是笑是怒,预示着一年运程的好坏。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数到不是笑脸的罗汉未必就不好,有关于五百罗汉修成正果的经籍,可以从中找答案。绵竹祥符寺罗汉堂内的罗汉均为金身,走进罗汉堂,顿觉金光熠熠,让人叹为观止。罗汉的造型也很独特,或笑或怒,形神俱肖,各不相同。或站或坐或蹲,姿态各异,纤微毕现,细到头发丝,小到衣服角,都完整的刻画出来,使人留恋往返。
一进门就是金刚殿,金刚殿里塑的四大金刚,或蓝面或青面,横眉怒目,怒发冲冠,虽然威风凛凛,但是让人一眼寒生,不敢细看。

大雄宝殿是香火最鼎盛的地方,但是拜的最多的还是观音殿里的观音。菩萨一脸慈爱,普度众生的大慈悲胸怀让人不由得膜拜。每座殿宇都有僧人,有一心向善的老年人执笔坐在门口,有捐,不论多少,都会把你名字记在功德簿上,得佛保佑。

据说,祥符寺有藏经楼,里供两尊省内最大的缅甸玉佛,是镇寺之宝。而寺内收藏的日本大正年间所印的《大藏经》更是宝中之宝,也是当今我国的一绝。这部书的原本我国只有四部,其他三部不是荡然无存就是残缺不全,惟有祥符寺这一部较为齐全。全书共八十卷,装订极为精致,每篇页码四周全以赤金粉粉刷。内容丰富,包括经文、医学、哲学、天文、地理。去过很多次都不曾见过,表姐说是没有得见的缘法,我想大概是因为宝物的缘故,和缘法无关。

到祥符寺拜佛的人很多,因为这里也是四川最大的密宗道场。近两年,每年除夕,很多恋爱中的男女都会相邀祥符寺,敲响寺内象征着幸福和甜蜜的企福钟,为来年迎个好兆头,这也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深受绵竹年轻人的喜爱。

(四)中国第一德孝城

德孝城在绵竹孝德镇,在绵竹的旅游文化中还是个未开发的处女地。孝德镇是母亲出生生长的地方,德孝城因为三座坟和一座塔而闻名。我对塔的记忆尤为深刻,得益于母亲小时候经常提及的那个“安安送米”的故事。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故事。说的是姜公也就是姜安的母亲极孝顺却被婆婆嫌弃,姜公的父亲也极孝顺,听从母亲的话休妻并把妻子逐出家门。妻子无处可去,来到一处空塔容身。姜安每日去学堂都会在书包中悄悄装上一点米,送到母亲所在的塔里。长年以往,风雨无阻,直至做了大官。做了大官的姜安把母亲从高高的塔上背回家中,侍奉到终老。绵竹的人民为了传扬姜安奉母的精神,把姜安母亲住的塔称为“安安塔”。每年春节都有信男善女爬上塔顶,俯瞰孝德镇全貌的同时,参拜每层塔的观音,为家中长辈和小辈乞福。

德孝城有三座坟。孝德镇的人民把这三座坟叫做“姜公坟”,依坟而建的庙宇被习惯的称为“姜公庙”。中国二十四孝里有个姜诗,四川广汉人。绵竹的姜公坟葬的大概是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也有种说法是姜诗、庞氏和姜安。究竟哪种是真哪种是假,莫衷一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孝德镇的人民有着把孝行践行和发扬的决心。

姜公庙与其他所见庙宇最大的区别不在于他供奉的对象是孝子,而在于庙里关于姜公一门三孝的泥塑群。泥塑群分为几个部分完整的再现了这个关于孝行的故事。当然,既然是庙宇,自然也少不了佛祖和菩萨。每年正月初一,姜公庙里都有抽签的活动,有鹤发童颜的老者坐在菩萨殿门解签。求签的人必须诚心向菩萨祷告,然后手拿签筒,前后摇三次,说也奇怪,就有一支竹签从筒中“跳”出来。报了签号,就能得到签文,当然,如果你对签文不明,就可以花少许钱请老者解签。几年前曾热衷于此,不是因为得到佛的启示,而是喜欢感受这个过程,一种古典的气息。

 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有几年没去过“姜公坟”了,但是,姜公坟对我的吸引却与日俱增,也许是怀念,怀念“姜公坟”传递出的最深的中国古文化“百行孝为先”的精神。

(五)道教圣地严仙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绵竹武都镇的武都山山脚就有着这么一座因出了神仙而闻名的道观。

早就听说过严仙观,趁放假表姐有空,和她一起去了趟严仙观。严仙观又名君平庄,是西汉道教创始人之一严君平居住之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严仙观距绵竹市区10公里的路程,坐车只需要10多分钟。

一下车,首先跳入眼帘的是一个几平方大的“太极图”。不禁肃然起敬,想起道教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源的哲理,正如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站在太极图前才感悟到冲和为美的一种境界。

顺着“太极图”往上看,“严仙观”斗大三字映如眼帘。走上台阶,站在观门,看到班驳的山门上嵌着“儒而升仙天下名山跋此地,汉之隐士蜀中易学首先生”的楹联清晰可见,有“静”“定”二字楷书分立楹联旁,观左阙“君平庄”右阙“武都山”均为草书,这些都是书圣王羲之留下的墨宝。观前碧水幽幽,据传为古蜀玉妃亡后在故乡取土葬妃所致。顺着一条绿荫道,来到观内。

观内的建筑有些破旧,道家讲“静”,在静中参,在静中悟,所以观内没有巍峨殿宇,所有的七重宝殿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古朴、自然、幽静,让人不由的就想放下俗事,在这里潜心修身。

来的赶巧,看到了一场道场。善家来自成都,专门广邀亲属,驱车到这里做法事。一个年约五旬的道长,身穿绣着太极八卦图的黑色道袍,头带峨冠,手拿法器,咿咿呀呀的唱着听不懂的道文,身旁成环形立着七个身穿黄色道袍,头带峨冠的年轻男子,想来都是那个道长的徒弟,也各自拿着不同的法器,随道长念的道文或敲打法器,或穿插变换阵形。善家则跟在道长后面,手捧道袍,峨冠,法器,在道长说拜时跪在地上参拜神位,其余的时间就恭恭敬敬的站着听那些无法听懂的道文,其中一个年长的妇人不住的打着哈欠,让人忍峻不止。

既然来了,也就学着买了两束香,烧香求平安。烧香是有学问的,我和表姐都是门外汉。首先在香炉旁站的位置有讲究,烧多少香有讲究,怎样插进香炉也有讲究。因为香把是红色的,我和表姐拿过后,手被染的很红,我们忙忙的用纸巾擦掉,却看见一个戴眼镜的男子,用红红的手往额头一摸,并虔诚的说了句:“红”运当头。惹的他的同行一阵笑,他却很严肃的说,既然不远千里来,当然要讨个吉利。

观里供奉的菩萨当然是太上老君,福、禄、寿等神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古时的将军,据说亡后也成了仙。道观和寺庙一样,也供奉了财神和观音。不知是投香客所好还是因了道佛在某些方面原本就是一家。

要把手里的香烧完也不容易,还剩最后一个殿时,我和表姐手中的香只烧了一半。表姐说就在这个殿前的香炉里插完。因为点的香太多,有些不知道燃没有,我用嘴吹,结果被一个老太太阻止了,说这样是对菩萨不敬。表姐的香是燃的太猛,一窜火苗突突的烧起来,表姐赶紧把火吹熄,结果又被制止。说是只能甩熄,不能用嘴。我和表姐心里有些忐忑,准备就这么把手里的香全部插进香炉,结果被告知不可以,必须1359单数插,我一数,先插9根再插三根,最后剩七根,刚好。可是七根也是不允许的,“七根不也是单数吗?”我有些恼火,那个老太太很认真的说:“从来没有人烧香插七根的。”入乡随俗,虽然觉得忿忿不平,还是只有33根一根的插进香炉。

烧完香,我象是完成了一件极难的事情,赶紧拉着表姐“逃”出了道观,表姐一边小跑一边说:“你还没看到毛泽东侄子、韶山著名书法家毛远定先生亲笔写的‘斗姥殿’呢。”我说下次再来,不烧香,只游览。

(六)依山而建吉祥寺

谁知道游览寺庙也会遇到尴尬呢?据说去年春节,吉祥寺游人颇多,引来电视台拍摄。电视台的主持人见游览的多,烧香的少,不觉疑惑的问陪同拍摄的住持。住持遂向一个游人发问:“师兄今天来是为了烧香许愿还是还愿呢?”游人答“不许愿也不还愿。”住持问:“无事不登三宝殿,请问师兄这次前来究竟为何?”游人瞠目结舌,不能作答。这一段吉祥寺住持妙语问游人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恰巧吉祥寺也在武都山,所以从严仙观出来,我和表姐顺山而上,吉祥寺依山而建,就在武都山的半山腰。

老远,就看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巍峨庙宇坐落在半山腰,庙宇后面是被葱郁的树木覆盖的武都山脉。走近看到吉祥寺的庙门,并不富丽堂皇,但绝对的庄严肃穆。吉祥寺三个金色的字嵌在兰色背景的匾额中。寺前两个青铜香炉比一般人还高。吉祥寺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洪武帝父亲躲避乱世的场所,后洪武帝坐上金銮殿,为表孝心,派人重建了吉祥寺。据说当年,达摩祖师也曾在此面壁三日。所以,吉祥寺的菩萨一向以灵验著称。

走进山门,看到的是破败的庙宇,一尊白衣观音大士就坐在简易的大棚下,有小的香炉插着少许的香。往后走,看到了佛家的经文刻在墙壁上供香客诵读。青石条的路面,指引着香客向上走。半路又看到弥勒佛坐在简易大棚下对着香客笑。不觉心里一酸,都说吉祥寺变着法的向香客求布施,那是因为有太多的地方要修缮啊!吉祥寺的菩萨虽灵验,可诚心向佛的那些施主布施的那些钱哪里有能力完成吉祥寺这样大的重建?看来,吉祥寺的重建非一两年的事情了。

不经意走到藏经楼,只见楼门紧闭,楼前杂草重生。再往上走,是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广场。广场上坐落的大雄宝殿是吉祥寺唯一修建完成的殿宇,也是我在山路上看到的殿宇。宝殿前是两尊踩着号角的石狮和一个大的香炉。香炉里香火鼎盛。有人游完大雄宝殿,来到石狮旁,用力吹响号角,号角声沉沉的,据说能传很远。走进大雄宝殿,里面是我佛如来和他的众多弟子。地上有很多蒲团,有人在殿门外拜,和尚在殿里敲钟。最喜欢的是殿里的那副对联:佛法广度普渡众生当度我;世事艰险唯有念阿弥陀佛。很有佛家“空”“破”的意味。佛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所谓心动是无边无尽藏于心中的欲望,为满足欲望而追寻和付出,往往到最后得到的是身心的痛苦。这时,方能看破,方能体会“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而后,端坐佛前,开始念阿弥陀佛。

走出寺门,我的心里对我佛有了更深的敬意。不管佛身处何处,佛依旧是佛,世人为他鸣不平,是因为世人没有看破,世人心里有太多的贪嗔痴。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只要心中有佛,又何必去看佛,更加不需要为佛坐在怎样的地方而不平,对于佛来说,没有比心更好的殿宇巍峨。

后记:512的大地震中,绵竹做为重灾区之一被世人瞩目。这沉重的瞩目让我的心痛到无以复加。我曾经那样向往着,用我的眼睛,用我的笔,将绵竹,我深爱的家乡,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她,喜欢她,读她的故事,感受她的文明......可是,在我还没来得及一一将她呈现出来的时候,她已经遭受到了这样巨大的灾难,文中的严仙观和吉祥寺因为所处武都山脉,在地震中遭到重创,严仙观全部损毁,吉祥寺才修缮好的大雄宝殿也损毁,这些无法复制的古迹,只能在记忆中慢慢搜寻,让人扼腕叹息。

所幸的是,我可爱的绵竹乡亲们在这样的大灾难面前依然保有着乐观坚强的心......

编辑:陈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