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家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有山有水风景如画,出门在外的我总是无尽的思念那美丽的山村,虽然那里交通不便甚至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但是日夜出现在我梦里的,是生活在那“画“中的人——我的母亲。
在这属于女性的日子, 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是那些落笔如花、人淡如菊、哀怨如诗的才女气质;不是那些身材高挑、五官精致的名模倩影;不是那些皮肤白皙,娇媚动人的美丽容颜;而是母亲那布满皱纹、满是沧桑的脸庞。
说起我的母亲,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她的一生。她出生于70年代,外婆一共生下他们姊妹六个,母亲是家里的长女。那时候的她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更别说奢望去上学,可是母亲想学习认字的愿望直到我出生都从未放弃过。
虽然我的母亲,在我出生之前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却是村里最知书达理,最能言善辩的女人。
我上学之后母亲似乎看到了学习的曙光,生活的重担也没有压垮她对于学字的意志,所以常常在忙完一天的劳务之后,拉着我教她写自己的名字,教她认识一年级孩子学习的字词。现在的母亲学会了许多简单的字,她甚至会用手机发简单的信息,现在的她可以在银行自己填单取款。
当然这些对于识文断字的现在的人来说,不过是喝口水一样的简单,然而对于我的母亲而言,学会这些已经是她付出的最大努力。我很多时候都惊叹母亲的智慧,我总在想,如果母亲有我今天的机会,如果母亲生在我的时代,也许母亲也会是个小有作为的人。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生活得并不幸福,这样的不幸福不是因为生活的贫困,也不是因为家里艰苦的条件,而是因为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跟我母亲一样,没有进过一天学堂,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个写法,可是我的父亲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大男子主义的人,他们的生活我并不知道是怎么开始的。后来我长大了,慢慢了解了他和父亲的婚姻。
(二)
那时候母亲,还未满十八岁,就被我的外公逼着嫁给了我那年轻莽撞的父亲。
在母亲嫁过来之前,父亲的家更是穷的一贫如洗,而外公们看中的是父亲家里那几大亩肥沃的土地,在现在的我听来有些无法理解,可是确实是事实。
年轻气盛而且没有文化的父亲,整天无所事事,打架斗殴,无人能管。爷爷和奶奶长年卧病在床,母亲嫁过来之后,照顾爷爷奶奶便成了她的责任,不到十八岁的她伺候爷爷奶奶的吃喝,负责端汤喂药,负责端屎端尿,直到把爷爷奶奶伺候到了最后离开的日子。
据说爷爷奶奶离开时,母亲哭得很伤心。我后来问她:
“如果是我,我肯定做不到这样伺候他们,那时候父亲对你也不好,你怎会有这样的心思伺候老人?”
她很郑重的对我说:“孩子,女人这辈子,孝心是最基本的安身之本。孝敬老人是我该做的,也是你以后该做的,你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对我很好,虽然我来了不到两年他们就走了。”
此时我方知,孝在母亲这里是最实实在在的作为,没有大道理,没有大口号,但是我却能感知扎根在母亲心里的那一片仁善和孝道。
(三)
母亲嫁过来一年之后生下了我,年轻气盛整日不着家的父亲,就连我出生时都未在母亲身边。
那时候的农村,没有人会去医院生孩子。躺在病床上的爷爷奶奶自身难顾,父亲不知所踪,母亲独自就在家里生下了我,是母亲自己剪断了脐带收拾好了我。
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去想象,母亲当时冒着多大的生命危险,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气。
可是我的出生,当时并未赢得父亲的欢心。也许因为我不是个儿子,也许当初的父亲还未成熟懂事,所以母亲一个人艰难的熬过了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痛苦而又幸福的日子——坐月子。
痛苦是因为父亲并未在月子里照顾过母亲一天,幸福是因为母亲时刻觉得有了我她便有了希望。那时候连下床都艰难的母亲,每天必须咬着牙起来给自己做吃的,其实那时候吃的最好的不过就是两个鸡蛋而已。对于母亲来说,鸡蛋已经是月子里最好的食物。
在我还没有任何记忆的时候,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了。这时候父亲才意识到,也许该为家里负点责任。可是对于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如何才能撑起?父亲虽然有了回心转意的念头,可是对于没有文化的父亲来说,他想撑起这个家的唯一做法,只不过就是刨刨土地里的庄稼而已。然而对于地里的农活,母亲远比父亲要熟知得多。家里家外仍然是母亲在操持,地里的庄稼少不了母亲,家里的家务更是少不了母亲,怀里还带着嗷嗷待哺的我。
我无法想象,当初的母亲怎么可以做到背着我挖地除草、下田插秧,那时候的母亲也才二十岁。我现在在想,我的二十岁在那大学校园里,用着手机、吃着各地名小吃、刷着父母给的银行卡;偶尔还会因为钱不够花时埋怨父母两句。而母亲的二十岁,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已是一个男人的妻子、已是一对老人的儿媳,已是一个家庭的支柱。
可是至今的母亲,并未对父亲当年的冷漠有过半句的埋怨。相反的,母亲把父亲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妥妥帖帖。我在想,除了拥有宽容的胸怀和容人的雅量以外,没有什么可以让她如此不计前嫌。
(四)
从我记事开始,家里的争吵不断,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他们争吵的原因,直到我长大了才知道,原因只是母亲生了我,一个女儿之身的我。
那时候母亲,总会在跟父亲吵架后偷偷的躲着哭,我看到过很多次,可是母亲从不对我提起他和父亲之间的事。
后来我长大了,渐渐开始懂了他们的争吵。
母亲生下我之后的一年,又生下过一对双胞胎妹妹。也许是因为生活太艰苦、条件太差、营养不足,那一对妹妹生下来之后,仅存活了不到三天就离我们而去了。当时的我并没有记忆,所以我的印象里从来没有那一对妹妹的存在。可是也因为这对妹妹,母亲后来再也没有了生育能力。
父亲从此对我母亲有了拳脚相加,恶言相向。只是因为在他的思想里他无法承受村里人的冷嘲热讽,他受不了别人在他面前提儿子两个字,他觉得他这一生是抬不起头的。可是无论他怎样的拳脚相加,母亲都没有抛下我而去。
我现在都无法想象母亲是怎样熬过那段艰难的日子的,失去一对女儿的她没有得到丈夫的半句安慰;失去了生育能力的她从此受尽了丈夫的折磨,没有了健康身体的她不但没有一个人照顾她的生活;没有一个人分担她的家务;没有一个人理解她的痛苦;而且她还得照顾年幼无知的我,和我那没有给过她半点温情的父亲的生活。她就这样熬过了她的青春岁月,熬过了她人生里最艰难的日子,我想用坚强已经不能形容她的付出。能让其如此的,只有一个女人那坚如磐石的天生的柔软心怀。
母亲说,那些年她曾想过离开父亲,曾想离开那个家。可是作为女人,她得为孩子负责任;因为我,她于心不忍;因为我,她觉得怎样都是值得的。所以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争气,你是妈妈这一辈子的希望”。这句话我记得,但是我记不得我几岁时她开始讲这句话 。自从我有了记忆这句话就在我脑子里,直到现在, 她依然还会对我讲。
对于一个女人,丈夫和孩子可能就是全部的希望,尤其是对于像我母亲这样的农村妇女。
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母亲,这样的心境我又何尝不能体会呢?
母亲的慈爱,母亲的依托,母亲的柔软正是一个女人无法逃脱的宿命。
(五)
随着我的慢慢长大,家里争吵也少了许多。
也许是因为父亲慢慢懂了一些,也许是因为我开始懂得了去阻止家里的争吵,家里的生活也在慢慢变好。
其实我知道,那是因为母亲的贤惠,撑起我们这个家的除了父亲的回心转意,还有母亲的宽容和接纳。
我小时候父亲的事她从来不亲口对我提及,她告诉我的,总是父亲是怎样的爱我;她告诉我的,总是父亲怎样的爱这个家;其实我何尝不知道她是想让我们都生活在爱里,在爱里感受着生活,这样的智慧我想确实少有女人能及。这样的胸怀我想我此生都得学习,比起生活中的很多怨妇,怨上天、怨生活、怨自己的丈夫、最后怨了自己的女人来说,母亲无疑不是最懂得爱自己和爱生活的人。
为了供我上学,母亲跟着父亲外出打工了。
我初二的那年,母亲打工的工地上发生了事故。因为煤气瓶爆炸母亲伤势严重,万幸的是住院一个多月后母亲康复了。但是到现在为止,母亲的身体里还有许多未取干净的小铁片。
说起那件事,我至今心有余悸,母亲说,她看着身边的工友死在自己面前,自己也晕了过去。就在她晕过去那一瞬间她想的是:“如果她不在了,我该怎么办?”
每次听她说这句话我都会忍不住眼泪,也许是因为我真的害怕有一天母亲的离去,也许是因为觉得母亲的一生确实有太多酸楚。可是她却很不以为然,脸上的平静和淡定似乎觉得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她的那种乐观和豁达似乎是我永远不能比拟的。
我开始上大学,开始结婚生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母亲虽然并未给我安排过什么,但是她一直默默陪在我身边。我怀胎十月她一步也未曾远离,我在产房生产她在门口驻足守望忐忑不安,我坐月子她照顾得细心谨慎无微不至。
现在我的孩子依然是母亲在守护着,代替我陪在我自己孩子身边的,还是我的母亲。只因为是我的母亲,所以我心里很放心很安心,虽然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想自己的孩子想到哭。我无法想象如果真的没有母亲我该怎么办?我没有母亲那样的坚强,她未满十八岁已经在操持着一个家,她未满十八岁已经为人妻为人媳。而到现在的我,还依然或多或少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或多或少靠着父母的帮衬而生活,相比母亲,我是惭愧的。
(六)
有时候我问她:“你觉得你这辈子嫁给父亲值得吗?”她总会平静的告诉我,她知足。她知足的,不是父亲对她的一切,而是知足父亲对我的一切。她总会告诉我,她和父亲即使再有多少幽怨,父亲对我的爱都是满满的。因为有我她知足,因为父亲爱我她也知足,因为她懂得知足,所以她生活得再苦她也不觉得难。
她总对我说:“作为女人,有时候你得把苦难也当做生活来过,把生活当做子女一样来爱,怎样的生活你都可以熬过去。母亲这样的心境,确实或多或少影响了我后来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我敢说母亲的一生是不幸的,因为她出生的年代,我也想说母亲的一生是幸运的,因为她的坚强和勇敢,她没有选择懦弱的放弃生活,而是坚强的面对着一切生活的苦难。
现在的母亲已经年过半百,可是她的心态仍然极好。虽然有时候她会在我耳边唠叨几句;有时候她也会唠叨父亲几句;有时候她也会担心我的未来;可是更多的时候她却是在言传身教的在告诉我,一个平凡的女人,可以选择怎样的过着平凡而知足的生活。
她不去攀比别人拥有的豪车华宅,她不去攀比别人拥有的荣华富贵,她不去攀比别人丈夫拥有的权势地位,可是母亲无疑不是富有的,她的富有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也不是文学才华,而是她那颗智慧而懂得知足的心灵。
在这样的日子,用说爱来表达我对母亲的这份情意,似乎已经不足以。这一生中,可以能用我的生命来铭记的,只有我的母亲;能用一个母亲的身份来换取的,只有孩子的幸福;而能用来换取母亲这个称谓的,只有一个女人的青春。
(七)
我想说,我的母亲不是一枝出水的白莲,娇娆着迎风摇曳。但是她像这三月的春风,温暖的催促着万物生长;我想说我的母亲没有温婉清逸、空谷幽兰般的香怡,但是她贤惠淡然,漫溢着爱,这样的爱温暖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活。
她满脸的皱纹和苍老的双手,何尝不是在诉说着一个女人一生的史诗,只不过不是那样的凄婉动人,名垂千古。但是却又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她身边的人,在学习着她的坚强、她的生活智慧、她的宽容和善良。
学习怎样操持一个家?学习怎样做个母亲?学习怎样做个妻子?学习怎样做个媳妇?学习怎样宽容别人?学习怎样爱自己?学习怎样在艰难的生活里从容的生活?这是每个女人一生中都不可放弃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我的母亲是无师自通的。然而我要想拥有母亲那样的坚强和从容,拥有母亲的生活智慧,拥有母亲的宽厚胸怀,拥有母亲的贤良淑德,我想我需要付出此生的努力。
如果你看到这里你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如果你看到这里你感同身受,那么请你在这阳春三月的季节给母亲一份爱的回报,这份回报无需你奢华重礼,无需你满载而归,只需你工作之余一个电话的问候,一次身心平安的回家看看足矣。